魔術方塊數學方程式
變化數[編輯]
三階魔術方塊的總變化數是:
三階魔術方塊總變化數的算式是這樣得來:
- 8個角塊可以互換位置(),也可以旋轉(),但不能單獨旋轉一個角塊,所以總共有種變化狀態。
- 12個邊塊可以互換位置(),也可以翻轉(),但不能單獨翻轉一個邊塊(將兩個面對調),也不能單獨交換兩邊塊,所以總共有種變化狀態。
也就是說,拆散魔術方塊再隨意組合,有的機率無法恢復原狀(角塊或邊塊被單獨翻轉)。
對於一個拆散又再隨意組合的魔術方塊,總變化數則是:
某些魔術方塊在各個面的圖案具有方向性,考慮到6個中心塊各有4種朝向,但不能僅僅將一個中心塊旋轉90度,這時總變化數目還要再乘以。此時結果為:
製造的極限[編輯]
電腦與魔術方塊[編輯]
- 用電腦解決魔術方塊的復原問題並不是很困難,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好的演算法。
- 目前速度最快且解決魔術方塊平均步驟最少的軟體是Cube Explorer。[22]
上帝的數字[編輯]
所有的三階魔術方塊都可以在有限步數內復原,1982年,佛雷與辛馬斯特合著的《魔術方塊手冊》定義任意的三階魔術方塊都可以保證最少n步復原,並稱呼n為上帝的數字。在此書中,證明上帝的數字介於17~52之間。
1995年,瑞德證明上帝的數字介於20-29之間。2006年,雷杜用群論證明上界可改進為27。
2007年,電腦科學家古柏曼與他的學生用20台超級電腦花了8000個小時證明上界可改進為26。
2008年,Tomas Rokicki宣布證明了任何魔術方塊可以在25步以內解開[23]。之後又改進為22步。
對於世界的影響[編輯]
生活中的魔術方塊[編輯]
電影中的魔術方塊[編輯]
- 1987年,由恐怖小說作家克里夫·巴克(Clive Barker)執導的第一部電影《養鬼吃人》
- 1997年,由文森佐·內塔利(Vincenzo Natali)導演的加拿大科幻電影《異次元殺陣》
- 2006年,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《當幸福來敲門》
- 2008年,由迪士尼皮克斯製作的動畫《瓦力》
- 2008年,由丁晟導演的《硬漢》
- 2008年,由金鎮英(Jin-young Kim)導演的《天才寶貝》
- 2009年,由約翰·塞納(John Cena)主演的《十二回合》
- 2009年,由亞當·艾略特(Adam Elliot)導演的《瑪麗和馬克思》
- 2009年,由拉庫馬·希拉尼(Rajkumar Hirani)導演的《三個傻瓜》
- 2011年,由金石潤導演的《朝鮮名偵探》
- 2011年,由馬里奧·安德魯西奧(Mario Andreacchio)導演的《尋龍奪寶》
- 2011年,由蕭敬騰主演的《殺手歐陽盆栽》
- 2012年,由安德魯·加菲爾德主演的《蜘蛛人:驚奇再起》
留言
張貼留言